SD卡是什么?大家都使用過SD卡,通俗一點說,就是存儲卡。SD卡是Secure Digital Card卡的簡稱,直譯過來就是“安全數字卡”,是由日本松下公司、東芝公司和美國SANDISK公司共同開發研制的全新的存儲卡產品。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SD卡的前世今生。
SD卡進階歷程
SD卡家族
· 從SD到mini SD到micro SD
,三種尺寸滿足你的需求
根據外型,可以大致將SD卡劃分為:SD卡、mini SD卡、micro SD卡(舊稱TF卡)。不同設備使用不同尺寸的SD卡。標準SD是最大的一種,這種卡有標準的“缺角”設計。Mini SD卡小于標準SD卡,這種卡原本是為筆記本電腦而設計,但由于筆記本已兼容標準尺寸的SD卡,現在非常少見了。Micro SD是最小的一種SD卡標準,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我們說的TF卡。
不同形狀的SD卡
不同形狀的SD卡的詳細參數
·
從SD到SDHC到SDXC,從Class10到UHS-Ⅰ、UHS-Ⅱ到UHS-Ⅲ
SD卡協會不斷推出新的規范和新的標準,讓SD卡的性能直線提升,使其在速度和容量上跟上甚至超過主機發展的節奏。根據SD卡的容量,SD卡分為SD、SDHC(SD High Capacity)、SDXC(SD Extended Capacity)三種標準。
SD卡的3種容量標準
不同容量的SD卡在速度上又進行了細分。SD規范2.0中,SD卡被分為普通卡和高速卡,其讀寫速度標準為Class 2、Class4、Class6、Class10。而UHS,全稱Ultra High Speed(超高速),是與SDXC同時推出的SD卡讀寫速度標準(SD規范3.01和SD規范4.0),適用于SDHC、SDXC中。目前,已上市的只有讀寫速度為UHS-Ⅰ(傳輸速率104 MB/s)和USH-Ⅱ(傳輸速率312 MB/s)的SD卡。USH-Ⅲ今年2月在CP+上發布,其使SD卡傳輸速率加倍,高達
624 MB/s。
不同讀寫速度標準
高速SD卡何以牛逼
· SD卡自身條件——腳位
第一代SD卡只有一排腳位,只能接受一般速度、高速度和UHS-Ⅰ卡接受總線界面信號。而第二代SD卡,即標準尺寸的SD卡與micro SD卡新增了第二排腳位配置,來迎合UHS-Ⅱ信號的使用。而其保留的第一排腳位,是用于接受第一代SD卡總線界面信號,以提供與現存不能接受UHS-Ⅱ的設備共用性。但對于剛剛發布的UHS-Ⅲ高速接口信號,同樣被分配到UHS-Ⅱ的SD卡插腳的第二排,這就不會改變現有SD卡的物理尺寸或形狀。因為從 UHS-II 到 UHS-III 僅涉及物理層 (PHY) 技術變化,使現有的 UHS-Ⅱ產品相對方便和快速地升級至
UHS-Ⅲ。
UHS具體和速度的聯系
無UHS:單排觸點,最高標準C10(持續寫入速度不低于10MB/s),理論速度不超過25MB/s(通常指讀取速度,寫入速度會稍低一些)。
UHS-I:單排觸點,最高標準C10、U3、V30(持續寫入速度30MB/s),理論速度104MB/s。這是目前市場的最主力產品。
UHS-II:雙排觸點,最高標準C10,U3,V90(持續寫入速度90MB/s)。全雙工模式理論速度156MB/s、半雙工模式理論速度312MB/s。
UHS-III:雙排觸點,最高標準C10,U3,V90,全雙工模式即可達到624MB/s。不過,目前還沒有實際產品。
第一代和第二代SD卡的腳位配置
速度等級劃分及各自適應的視頻對象
速度等級和UHS高倍速度等級
不同SD卡的總線接口、標志和速度
TIPS:UHS與class10采用的高速總線不同,分別表示不同傳輸標準的最低速度,因此現在的SD卡可能同時有UHS和Class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