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如今消費者們對于加密貨幣的起起伏伏已經習以為常。
據7月13日英國研究機構Crypto Compare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貨幣交易量6月份暴跌40%,衍生品的交易額環比下降40.7%。毫無疑問,當下比特幣神話已經破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價格下降之外,虛擬貨幣市場還出現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據財聯社報道:在閑魚二手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小型水電廠以及礦機的轉讓信息。這部分水電廠以及礦機多集中在四川以及貴州等地。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部分在閑魚上售賣的水電廠以及礦機,原本應用于“挖礦產業”。
如此看來,國內虛擬貨幣挖礦發展受阻,產業的大逃亡已經淪落到在閑魚售賣閑置機器的地步。
可惜的是,虛擬幣挖礦被叫停后,即便不少人在閑魚等相關平臺賤賣水電站,但是卻依舊無人接盤。
從閑魚上的情況看,即便有不少買家在水電廠及礦機下面留言,但是真正選擇接手的買家卻微乎其微。
據筆者了解,在閑魚上售賣的相關小型水電廠以及礦機的手機非常齊全,也并不在國家相關虛擬貨幣清理范圍之內,價格相對而言也較為便宜。
但是為什么沒有人愿意接手呢?
一方面是因為當下與水電耗能相關的比特幣挖礦,已經被嚴令叫停,雖然如今入局的成本較低,但是從長遠來看,國內無法建立相關的礦場,即便低價購買設備也無法回本;
另一方面則是我國對于挖礦的監管力度超出行業預期,即便此前業內提出了“廢電挖礦”的設想,但隨著政策的趨嚴,這一設想能否付諸實踐還是一個未知數。
因而,綜合種種因素考慮,當下入局“挖礦行業”完全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舉動。即便當下設備正在降價處理,但是一旦在政策監管下,行業無法“開機挖礦”,相關的投資只能打水漂。
所以說,雖然我國政策監管并沒有涉及到水電廠,但從業人員卻已經從目前的情況中看到了后期政策即將趨嚴的信號。屆時,國家真正對水電廠出手,想要成功轉讓設備就更不可能了。
或許,盡早轉讓、及時止損才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