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rade(睿達) SATA SSD ST40是一款比較成熟的產品,采用慧榮SM2246XT主控,僅支持SLC&MLC閃存芯片,不能使用TLC&QLC,專為工業級存儲用戶優化設計。 ”
ST40接口采用SATA 3.0標準,接口理論傳輸速度600MB/s,實際最高速度550MB/s左右。
閃存支持4通道(CH),8CE,所以理論上支持8x4=32個單CE閃存芯片,或16顆雙CE閃存,或8顆4CE,以此類推。
在實際應用上,此實例中我們采用東芝正片 TOSHIBA TC58TEG7DDLTA0D,MLC閃存,單顆16GB,采用15nm制程工藝。
速度三原則,[閃存速度原則],基本上制程就決定了閃存本身的速度,這顆閃存采用了目前非常先進的15nm制程工藝,理論上速度應該比較理想。
順便說一句,有的朋友認為,TSOP封裝代表了落后,事實上不完全對,TSOP或BGA僅僅是封裝方式而已,兩者各有特點,但在核心/管芯上其實是相同的,如此例中TSOP也可以很先進,很優秀。
另外,這顆閃存TSOP封裝決定了只有一個模組,模組也只有一個核心/管芯(模組可能有1、2、4個CE),所以它是一顆單CE閃存芯片。
下面是我們的實際測試:
01
—
TOSHIBA TC58TEG7DDLTA0D,MLC,16GB x 1 = 16GB / 1CH / 1CE
測試中的速度,基本可以視為閃存本身的速度表現,當然,主控也有一定因素的影響,好的主控可以讓速度表現得現好,反之亦然。
02
—
TOSHIBA TC58TEG7DDLTA0D,MLC,16GB x 2 = 32GB / 2CH / 2CE
兩顆閃存,容量加倍,通道/CE加倍,從測試成績看,讀/寫的速度也都加倍,基本體現了速度三原則[通道倍增原則]。
03
—
TOSHIBA TC58TEG7DDLTA0D,MLC,16GB x 4 = 64GB / 4CH / 4CE
四顆閃存,再次證明速度三原則[通道倍增原則],寫速度加倍;讀速度理論上也應該是加倍的,但頂到了SATA接口的天花板,550MB/s,沒有辦法再高了,速度三原則[接口限制原則]。
04
—
TOSHIBA TC58TEG7DDLTA0D,MLC,16GB x 8 = 128GB / 4CH / 8CE
正面相同,反面再增加四顆,共八顆閃存,由于主控只提供4通道,所以8CE平均分配到4CH,每CH有2CE,通道沒有增加,但CE數量加倍了,在CE數量相對于最大CE數32仍然比較少的情況下,主控沒有滿負荷工作,寫速度因為CE的加成,仍然體現出加倍的情況;讀速度同樣受SATA接口限制,穩定在550MB/s的最高值。
05
—
TOSHIBA TC58TEG7DDLTA0D,MLC,16GB x 16 = 256GB / 4CH / 16CE
16顆閃存情況與8顆類似,每CH有4CE,通道沒增加,CE再加倍,所以寫速度也因為CE的加成仍然增加了70%,讀速度仍然保持在SATA最高值。
現在我們可以證明:
固態硬盤的速度 =
單顆閃存速度 x 通道數量 < 接口實際最高速度
小提示1:
增加閃存數量,可以增加容量,倍數提升速度,但多顆閃存較同容量的單顆閃存價格高,其次,閃存數量越多,故障點就越多,所以要平衡各方面情況綜合考慮。
小提示2:
同一型號固態硬盤,速度可能不同,甚至相差極大,同系列固態硬盤的速度參數可以作為參考,實際數值還是要以閃存型號及數量為基礎。
Agrade(睿達) SATA SSD ST40采用16xTSOP板型,非常適合于工業存儲用戶的中小容量用戶,整個板型采用標準大板,用料精良,支持睿達特色之用戶個性化定制,其優點在于,可以在固態硬盤容量不大的情況下,以閃存類型x數量的方式來達到用戶以需求的理想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