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其字面上的本意是把硬盤控制器與硬盤盤體集成在一起,這部分我們暫不管它,只需知道,IDE是上一代的硬盤接口,適用于硬盤和光驅,它統治硬盤接口二十年以上,現今仍然有相當部分的工業主機具備IDE接口。 ”
IDE接口,也稱為ATA接口。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高級技術附加裝置),因為其使用16位的并行傳輸方式,所以也稱為并行ATA(PATA),標準的3.5英寸硬盤使用40針IDE接口,其中包含16位的數據總線,和其它的地址信號和控制信號組成。
IDE的16位數據總線一個最小時間段(時鐘周期)內可以傳輸2個字節的數據,但并行數據傳輸每一位傳輸時間會有些微的差異,所以存在數據同步與等待的問題,于是每秒內傳輸的次數不可能太多,即頻率比較低,數據傳輸速率相對較低,最高133MB/s。實際能夠獲得的傳輸速度大約在100MB/s左右。
PIO(Programmed?Input-Output),可編程輸入輸出
DMA(Direct?Memory?Access),直接內存訪問
IDE 兩種模式的傳輸速率
PIO模式與UDMA相比,PIO需要CPU控制數據傳輸,所以CPU占用率比較低,速度就比較慢,DMA有額外的裝置控制數據傳輸,所以CPU占用率低,速度快;但,正因為PIO模式通過CPU來進行數據傳輸,系統支持度更好,所以兼容性優于UDMA模式。
為此,Agrade(睿達)提供客戶個性化定制服務,為全線IDE系列產品提供軟件協議定制,使之與客戶主機達成最了的匹配度,獲得最好的兼容性及穩定性。
80針數據線
UDMA4(66MB/s)以上,必須使用80針的數據線,這是因為IDE的本身特性決定。因為IDE使用并行傳輸,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為達到數據同步傳輸,所以對數據線的長度有限制。而UDMA4以上,因為速度更高,對信號的要求也相應更高,于是,在原來40針數據的基礎上,增加了40針地線,其作用是屏蔽外部信號干擾,保證數據品質。
針對IDE接口易受外部干擾使用數據信號品質降低的弱點,Agrade(睿達)全線IDE產品均采用了直接安裝到主板上的方式,完全拋棄了數據線,最大程度上減少的外部干擾的影響;并且也使得安裝方式最簡單化,同時也節省了寶貴的機箱內空間。
Agrade(睿達) DA35系列產品
使用40針 IDE接口,兼容原3.5英寸硬盤產品,是最常見的IDE接口。
Agrade(睿達) DQ35系列產品
使用44針 IDE 接口,兼容原2.5英寸硬盤產品,相對常見的40針IDE接口,這個外形較小,節省了安裝空間。并在40針的基礎上增加了供電針腳,使之無需輔助電源供電,進一步簡化了安裝。
Agrade(睿達) AC35系列產品
這是CF卡產品,因為CF有兩種工作模式,Card模式和IDE模式,就工業電腦而言,使用更多的是IDE模式,所以我們也把CF卡歸之IDE固態硬盤產品。同時,Agrade(睿達)針對最多的使用場合,在固態硬盤的固件方面,全面優化了IDE模式,達到100%IDE兼容,為用戶提供最穩定的CF卡產品。
Agrade(睿達) DH30系列產品
Agrade(睿達)個性定制,使用臥式設計,目的是節省寶貴的機箱空間,使主機的輕薄設計更為容易。
此外,DH30系列還以接口前后為分兩個方向,針對用戶主機IDE接口的位置不同,獲得最佳的安裝可選擇性和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