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M.2 接口已經基本做到了完全普及。 雙 M.2 接口,SATA+NVMe 雙模式接口、內存加速等產品和技術的出現,讓 M.2 接口有了更多選擇與配置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不過,M.2 接口只是一種接口形式其中還分為 NVMe 協議和 SATA 協議兩種,我們必須搞清楚接口的具體規格才可以。
M.2 真的只是接口?
說起M.2 接口,很多人都會馬上聯想到高速、PCle 總線等,這并不完全正確,M.2 只 是一種接口,在制定其早期標準NGFF 的時候,就是既可以連接高速的 PCle 通道,也可以連接相對低速的 SATA 通道的,因此 M.2≠PCle。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 M.2 接口的進化,在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絕大部分主板上,M.2 接口默認標準都是 PCle 通道的,反而是極少量的 SATA 通道 M.2接口會特別標明。
在采用 PCle 通道的 M.2 插槽中,同樣有不同的類型,即Socket2 (B key)、Socket 3 (M Key)。 前者可兼容 SATA 和 PClex2 標準的固態硬盤,后者才是真正支持完整 NVMe 標準的產品,不僅同樣兼容 SATA,而且最高支持到 PCle x4 標準固態硬盤。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兩個接口上接入的固態硬盤以哪種標準速率運行,是由固態硬盤的主控芯片和主板能支持的最高速率決定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 M.2 接口上會注明同時兼容 NVME(PCle)和 SATA。
M.2 接口的速度差異相當大
如果不注意匹配的話,很可能使得購買的固態硬盤無法發揮其實際能力。在這方面 SATA標準自不必說,主要的區別在于支持 NVMe(PCle)標準的固態硬盤上。目前主流的NV Me固態硬盤速度有兩種,一種是讀寫速度在100 0MB/s~2000MB/s的產品,只要其極限速度未超過 2000MB/s,一般就可以認為是支持 PCle x2 標準的,只要結構兼容,安裝在 Socket 2 或 Socket 3 插槽上均可;而對于最高讀寫速度在 2500MB~4000MB/s 之間的 NVMe 固態硬盤,就應盡量選用Socket
3插槽,否則很可能無法正常發揮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