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選購電腦時SSD固態硬盤是必選的,因為相對機械硬盤來說固態硬盤可以說是對電腦性能的一大飛躍,機械硬盤已經達到了性能的天花板,固態硬盤在速度及適應的環境上都比機械硬盤強太多了。但我們在買電腦時可能商家和你說M.2接口和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差別并不大,但實際上兩者的相差大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如果我們按照接口來對固態硬盤分類,目前固態硬盤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SATA 、mSATA、M.2、PCI-E、U.2。其中,在現在最常見的就是SATA和M.2這兩種接口的了。SATA接口現在使用的 SATA III 是普及度最高的硬盤接口,普通的2.5英寸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都是這種接口,帶寬6Gbps,兼容性可以說是它最大的特點。M.2是新一代的接口標準,非常小、輕薄,傳輸速度更快,最初在筆記本中最常用,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現在很多的臺式機和服務器也支持這個接口。
M.2接口又分為B key(Socket 2)和M key(Socket 3)兩種。Socket 2支持SATA和PCI-E 3.0×2通道,Socket 3支持PCI-E 3.0×4通道,我們知道每條PCI-E 3.0的帶寬是8Gbps,所以即使是半速的PCI-E 3.0×2也比SATA 3.0接口6Gbps的理論帶寬快1.6倍,目前的M.2接口已全面轉向PCI-E 3.0 x4通道。如今科學技術發展很快,可以說SATAIII接口的6Gb/s的速度上限如今已經成為計算機發展的瓶頸。
所以后來出來了SATA Express、NVMe M.2等等的新協議接口,SATA Express能達到10Gb/s,而NVMe M.2可達32Gb/s。其中SATA Express出現在固態硬盤技術換代時期,隨著SATA接口遇上瓶頸、PCIE帶寬價值得到發掘,固態硬盤由SATA走向PCIE。導致SATA Express設備并沒有推動起來,主板廠商也就沒繼續在主板上配備這個接口了。
市面上性能不錯的SATA接口SSD,在隊列深度上都可以達到32,然而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極限。但現在高端的企業級PCIe SSD,其隊列深度可能要達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夠發揮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標準下,最大的隊列深度可達64000。此外,NVMe的隊列數量也從AHCI的1,提升了64000。
相比SATA接口而言,NVMe M.2的優勢就更為明顯了,不僅體積小、速度快、而且耗電少。除了臺式機以外還很適合超薄筆記本。當然SATA SSD也不是一無是處,速度上雖然比不過M.2 SSD,但畢竟流行了那么多年,SATA接口的通用性還是很強的,且價格實惠,影響系統流暢性體驗的隨機速度也還夠用。
在SSD的高速發展中,不管是接口還是閃存技術都發生了很大的革新。不管是SATA、M.2接口,還是MLC、TLC或QLC閃存顆粒,作為普通消費者實際上沒必要太糾結于此,基本上用市面上主流的SSD就可以了。
在工業存儲領域,還是盡量使用品質穩定、可靠性高的SSD。Agrade睿達存儲的工業級M.2 NVMe SSD經過嚴格的高低溫測試和可靠性測試,采用原廠正品閃存顆粒,重復循環檫寫次數:3D TLC(3000 次) ,超低功耗,高可靠性和耐用性,是工業領域的靠譜品牌,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