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U盤和SSD固態硬盤現在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數據存儲設備了。其中,U盤應該用的是相對更多。有些人,還把U盤稱為Mini SSD。這種說法準確嗎?本文咱們就一起來對比看一下:
把SSD和U盤的華麗的外表拋開,U盤和固態硬盤的結構有哪些差異呢?
僅僅從結構上看,也許很多人認為是沒有差異的,或者差異很小。其實不然。里面隱藏的信息有很多。
消費類U盤使用的閃存顆粒,基本都是SSD固態硬盤篩選過高品質的閃存顆粒后的殘次品;
工業級U盤使用的閃存顆粒,和SSD固態硬盤用的都是高品質的SLC/MLC閃存顆粒。
SSD的接口有SATA,PCIe等等,性能比U盤要高出很多。
實現邏輯的差異
對于消費類U盤來說,其實主要的目的是作為短期的數據存儲介質,對數據安全的可靠性要求不高。這也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U盤掛掉,數據丟失的原因。所以,U盤控制器實現邏輯上,對于閃存的使用是“榨盡最后一點血”,只要閃存顆粒上的數據塊還沒掛,就要一直扛著。如果某一個數據塊掛了,此時壞塊上還有數據頁可以工作,那么這些數據頁還會繼續工作,直到整個數據塊不可使用位置。最終,控制器就會很無情將壞塊給屏蔽掉。
而對于固態硬盤來說,考慮的事情就比較多。首先我要保證整個盤的數據安全性,在控制器FW邏輯里增加了FTL管理頁,去優化整個閃存顆粒的使用情況,保證整個盤的壽命可靠。同時,也會有多個通道的閃存顆粒訪問,目的是為了提升數據訪問速度,滿足主機對數據訪問的需求。固態硬盤廠商一般對SSD有3~5年的保修期,并且承諾了可以保證寫入的數據量。比如TBW=100TB,也就是說,5年內,允許你對這個固態硬盤寫100TB的數據。如果你對數據量不是要求很高,這個100TB足夠了。
總的來說,SSD固態硬盤和U盤并不是同一個東西,差異很大,固態硬盤要比U盤可靠的多。如果是消費類的U盤我們最好把它當做一個臨時中轉文件的存儲工具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把數據長期存在消費類U盤上,不然到時候哭都找不到地方。如果是工業級U盤,那就可以和SSD固態硬盤一樣的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