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過去,新冠疫情帶給我們的影響卻仍在繼續。對于2021年,我們充滿了期待。
日前,Gartner發布了“展望2021年及長期趨勢”報告,內容著重探討了技術領域在經濟重組、重啟和應對不確定性方面的作用。報告指出,傳統計算已不再適應技術和流程發展,非傳統技術方法將引領未來十年的重大創新。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季新蘇指出,2020年企業在面對疫情的時候,經歷了“封鎖—場景逐漸打開—業務恢復重生”的過程。
在季新蘇看來,如果說2019年及以前是舊常態,那么從現在開始全球已經步入到一個新常態中。
“人們稱2019年是舊常態,而2021年及以后的新常態則會不完全一樣,或者會變化非常大。企業的整體業務場景可能會有一個從應對到恢復再到重生的階段過程,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在業績上做到完全恢復。”他說。
面對新常態的變化,季新蘇給出的定義是Reset。
他表示:“Gartner認為對Reset的詮釋應該為重置,而不是原本的重啟。重啟更多是指仍然按照原來的方式前行。但在后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下,很多企業無法回到原來的道路或恢復原來的狀態,他們需要找出一條新的道路。”
季新蘇指出,在新常態下,技術趨勢會在6個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摩爾定律雖然會持續生效,但演進速度越來越慢; 芯片的密度越來越高; 能源成為了非常大的挑戰; AI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對于算力和存儲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海量的數據需要備份; 企業需要創建新的工作流程; 社交媒體對企業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如何做好對外信息的輸出,需要認真的考量。
展望2021,Gartner圍繞著“創新和高效”、“場景化用戶體驗”和“社會責任與反饋”三個維度做出了預測。
預測一
傳統的計算資源和技術在未來五年可能會逐漸陷入瓶頸,企業所要面對和準備的是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慢慢走向成熟,包括超級云計算、DNN on a chip或者量子計算,都會逐漸變成未來的新技術資源。
預測二
數據存儲的創新。企業需要新的技術以應對未來EB甚至YB時代的數字化場景。DNA存儲可能在某些場景部分取代現在的隨機存儲,以承接未來指數級增長的數據。
預測三
無直接接觸的體驗時代來臨。現在,沉浸式體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疫情下的隔離或者保持社交距離的需求,會讓客戶越來越不愿意到一個銷售場所跟銷售面對面接觸。
預測四
按照場景來實現全流程的自動化。五年以后,20%的產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作為終端客戶的購買者都將是第一個觸摸到產品本身的人,而之前的過程都通過自動化實現。未來,跨局部領域的、全流程的自動化將會是很多供應鏈的優化準測。
預測五
有一部分創新引領的CIO,其未來會承擔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業務運營和數字化轉型運營的責任,從而會承擔準COO的角色。
預測六
到2025年,工作場所中75%的對話將會被錄音和分析,以進一步發掘對于組織的價值或避免對于組織的風險。
預測七
客戶會尋求獨立的客戶體驗專家來解決客戶和企業之間對于服務體驗的矛盾。未來一些客戶不再自己去處理這些問題,而是尋求獨立的第三方客戶體驗專家協助處理。
預測八
社會流行語是企業需要非常重視的因素,應重新評估和定位企業社會流行語。未來越來越多企業的產品或者市場營銷需要追蹤社會流行語,以確保匹配現在的社會主流。
預測九
到2023年,20%的大型公司為增加員工的滿意度和留存率,會建立公司內部的幼兒園和培訓機構,以幫助員工更安心的工作。
預測十
到2024年,30%CEO的議事日程上會討論建立內容更新服務機制。
不難看出,數字化轉型在危機時為企業帶來了轉機,也將繼續為企業發展持續注入動力。在新常態下,企業必將會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