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盤接口規范。
SATA硬盤采用新的設計結構,數據傳輸快,節省空間,相對于IDE硬盤具有很多優勢:
1 .SATA硬盤比IDE硬盤傳輸速度高。目前SATA可以提供150MB/s的高峰傳輸速率。今后將達到300 MB/s和600 MB/s。到時我們將得到比IDE硬盤快近10倍的傳輸速率。
2. 相對于IDE硬盤的PATA40針的數據線,SATA的線纜少而細,傳輸距離遠,可延伸至1米,使得安裝設備和機內布線更加容易。連接器的體積小,這種線纜有效的改進了計算機內部的空氣流動,也改善了機箱內的散熱。
3. 相對于IDE硬盤系統功耗有所減少。SATA硬盤使用500毫伏的電壓就可以工作。
4. SATA可以通過使用多用途的芯片組或串行——并行轉換器來向后兼容PATA設備。由于SATA和PATA可使用同樣的驅動器,不需要對操作系統進行升級或其他改變。
5. SATA不需要設置主從盤跳線。BIOS會為它按照1、2、3順序編號。這取決于驅動器接在哪個SATA連接器上(安裝方便)。而IDE硬盤需要設置通過跳線來設置主從盤。
6. SATA還支持熱插拔,可以象U盤一樣使用。而IDE硬盤不支持熱插拔。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并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并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SAS的接口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
從接口標準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個子標準,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盤,但是SAS卻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環境中,因為SATA控制器并不能對SAS硬盤進行控制
SSD是摒棄傳統磁介質,采用電子存儲介質進行數據存儲和讀取的一種技術,突破了傳統機械硬盤的性能瓶頸,擁有極高的存儲性能,被認為是存儲技術發展的未來新星。
固態硬盤的全集成電路化、無任何機械運動部件的革命性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在移動辦公環境下,對于數據讀寫穩定性的需求。全集成電路化設計可以讓固態硬盤做成任何形狀。與傳統硬盤相比,SSD固態電子盤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SSD不需要機械結構,完全的半導體化,不存在數據查找時間、延遲時間和磁盤尋道時間,數據存取速度快,讀取數據的能力在100M/s以上,最高的目前可達300M/s
第二,SSD全部采用閃存芯片,經久耐用,防震抗摔,即使發生與硬物碰撞,數據丟失的可能性也能夠降到最小。
第三,得益于無機械部件及FLASH閃存芯片,SSD沒有任何噪音,功耗低。
第四,質量輕,比常規1.8英寸硬盤重量輕20-30克,使得便攜設備搭載多塊SSD成為可能。同時因其完全半導體化,無結構限制,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成各種不同接口、形狀的特殊電子硬盤。